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权臣,辅佐的皇帝一死一废一傀儡!
| 读史 |ID:dushi818
博闻通识,知古鉴今。有品、有趣、有态度。已开通认证号(ID:dushi918 和 dushi828),欢迎订阅。
文:张远方(微信公号读史旗下作家)
对了,今天要说的这个人是霍光。他在正史上的名声是极好的,不但开一代盛世,将穷兵黩武的汉武帝留下的烂摊子重新打造成强汉,为汉室的安定和中兴立下不朽功勋,更重要的是,他手握废杀帝王的权力却至死也没篡位。
这是奉儒学为正宗的中国古代专制社会所乐见的局面,霍光被誉为“忠臣楷模”,留下好名声就不足为奇了。
但是,不能因为结果还不错,就掩盖一切,霍光一生,还是留下很多疑问的,最典型的是他辅佐的三位帝王:汉昭帝刘弗陵、汉废帝刘贺、汉宣帝刘询。刘弗陵刚亲政就莫名其妙死了,刘贺则只当了27天皇帝就给废了,剩下一个在民间长大在刘氏宗族里毫无根基的刘询,在霍光有生之年,则完全是一个傀儡——很难想象,如果刘询也像刘贺那样表现出对权力的极度兴趣,会有怎样的结局。
因此,霍光算不算忠臣,历史上还是有争议的,但说他是权臣,则是毫无争议的。霍光常被人与伊尹并提,称为“伊霍”,以行“伊霍之事”代指权臣摄政废立帝王。不过,霍光的事是铁板钉钉的,伊尹的事却只是个传说。况且,伊尹也没有废掉太甲,只是让他反思,待他改过自新后,就还大政于他了。
所以说,霍光才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第一权臣。
历史没有真相,只残存一个道理。所以,希望大家能随笔者通过重新梳理解剖霍光这一生,感悟一些人生哲理,就够了。
霍光(约前133年-前68年),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,大概比霍去病小七八岁。公元前141年前后,霍去病的父亲霍仲孺在平阳公主府当差,不小心搞大了公主女仆卫少儿的肚子,却不敢负责,办完差事回老家另外娶了个老婆,几年后生了个儿子,就是霍光。
而此时,卫少儿早已生下霍去病。更牛的是,因为卫少儿的妹妹卫子夫及弟弟卫青被汉武帝看中,几年后卫家便飞黄腾达,所以霍去病虽是私生子,却没受苦,反而得到良好的培养,并于17岁就扬名立万,成为汉武帝对付匈奴的重要将领。
公元前121年,官拜骠骑将军的霍去病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平阳侯国的霍仲孺。按霍去病的脾气,应该是不鸟这个老爸的。但大汉是以孝治国的,作为国之大将,装装样子总是要的。所以就在这一年,他在出击匈奴的路上,顺便到平阳侯国认了一下父亲,为之购买了大量田地房屋和奴婢后离去。
一次偷情,竟然捡来个“孝顺”的将军儿子,敢风流却不敢负责任的霍仲孺的喜悦心情可以想象。
不过,从霍去病和霍光的长相看,霍仲孺也应该是个美男子,是有泡妞资本的。
霍去病的冷酷之帅就不用说了。历史记载,霍光身高七尺三寸(约1.7米),算不上高大威猛,但皮肤白皙,眉目疏朗,尤其是胡须很美,在当时来说,那是极美的。
正是在这一年,凯旋归来的霍去病顺路把弟弟霍光带到了长安“发展”。时年,霍光大概十一二岁。
少年得志的霍去病个性峭拔凌厉,做事锋芒毕露,我行我素,想做什么,就做什么,绝不拖泥带水,绝不看任何人的颜色。
霍光却完全不同。
霍光像极了卫青(当然,虽然他也喊卫青舅舅,但显然和卫青没有丝毫血缘关系),极其谨言慎行,甚至连每走一步的长度都是一样的,到了门槛,先迈左脚还是右脚,每次也都是一样的!比如,《汉书》就记载:霍光每次出入殿门,止步、前进都有固定的落脚之处,时间久了,不免引起殿中值班人员的注意,于是有好事者在他日常的止进之处暗中做下记号,到了霍光入殿的时候留心观察,果然丝毫不差。
已经无法确定,他这种谨慎是本身性格使然,还是环境逼迫他故意这样表现的。笔者猜测,更多的应该是环境问题,尤其是和霍去病的突然去世有关。
在上篇关于卫青霍去病的文章中已分析,不管霍去病是怎么死的,都应当与汉武帝有着极大的关系。霍去病的死因,虽然历史上没有任何记载,但作为跟随霍去病生活的霍光,显然是明了的。这让他变得极其谨慎,学习对象由恣意任性的哥哥转而向谨言慎行的卫青。
不得不处死霍去病的汉武帝应当持同样的态度。他喜欢像极自己的霍去病,但作为君主,他更希望大家都像卫青那样。所以,或许出于内疚,武帝开始重点培养霍去病的弟弟霍光,但培养方式却已完全不同于霍去病。
不管怎样,霍光成为完全不同于霍去病的人。要知道,晚年的汉武帝是极其暴躁多疑的,但霍光侍奉他二十多年,竟未曾犯过一次错误。《汉书》是这样记载的:“光出则奉车,入侍左右,出入禁闼二十余年,小心谨慎,未尝有过,甚见亲信”。
在汉武帝身边二十余年,居然“未尝有过”,可见霍光为人之谨慎,为官之精到。
汉武帝对霍光极其满意。所以,当他决心立幼子刘弗陵为储君时,就已暗示让霍光辅政了,令人画了《周公辅成王朝诸侯图》赐给霍光。
不得不说,霍光和他哥哥一样,都没啥文化,却一个极有军事天赋,一个极有政治天赋。霍去病从不看兵书,却打得匈奴满地找牙。而从汉武帝赐《周公辅成王图》,也可以看出霍光的文化知识有限。
据史书记载,当汉武帝命黄门画者绘《周公辅成王图》并赐给霍光时,霍光竟搞不懂,问身边的人,是皇帝想让我学画画,还是皇帝认为我喜欢画?我该怎么回?搞笑的是,他身边也没人向他说明,就这样稀里糊涂过去了。两年后,汉武帝眼看不行了,赶紧派人喊霍光他们来。霍光听武帝说要死了,那是哭得不行不行的,当然也忘不了问一句谁接班。武帝有气无力地蔑视了霍光一眼:“不早告诉你了,立弗陵,你当周公!”
后来霍光通过咨询博学之人,终于搞明白《周公辅成王图》背后的典故,知道自己牛了。
不过,都当辅政大臣了,他依旧没心思去多读点书,哪怕是和帝王将相有关的历史典故。所以当后来废刘贺时,只能问手下可有先例可循。田延年就援引了伊尹的例子。霍光如获至宝,立即进宫逼只有十四五岁的皇太后,也就是他外孙女下懿旨废了刘贺。可人家伊尹没废太甲啊,只是让他去反思了。
伊尹三年后还政于洗心革面的太甲
当然,无论是《周公辅成王图》,还是寻典故废刘贺,也不排除是霍光故意藏拙演戏。但不管如何,正好给满朝文武私下里嘲笑这位摄政王的把柄,甚至班固直接写进《汉书》,留下“不学无术”这一成语。
但霍光的为政天赋还是很好的,他记住了汉武帝晚年的惨痛教训,重拾汉初休养生息的政策——实际上,这也是千古不变的真理:治大国如烹小鲜,为政者只需要制定好大政方针,管好社会基础工作,其他的都放开,老百姓自然还你一个盛世。
所以,当后来他与共同辅政的几位大臣有各种龌龊,把他们除掉,历史记载了各种各样的宫斗故事,但霍光的终极目标还是清楚的:底线就是不能改变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,谁想改变这一点,谁就要死亡或者下台!
公元前87年,70岁的汉武帝终于挂了,霍光、金日磾、上官桀、桑弘羊四位重臣和8岁的汉昭帝刘弗陵登上历史舞台。
此时,霍光兼领大司马大将军重职,手握军政大权,可谓当之无愧的第一号辅政大臣。而且,霍光与同为辅政大臣的金日磾、上官桀都有联姻。上官桀长子上官安、金日磾次子金赏都是霍光的女婿。
如此关系,再加上桑弘羊系出底层商贾家庭,所以虽贵为御史大夫,在辅政方面,也只能是打酱油的份。
《汉书》说“帝年八岁,政事一决于光”。这个“一”字,用的堪称绝妙。
但在权力面前,亲家也不好使,谁不想当老大呢?
金日磾是否有挑战霍光的野心,不好说,因为他死的早,刚辅政两年就挂了,年仅49岁。
上官桀的野心却是很明显的。
上官桀想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,就和亲家霍光商量,把他的孙女,也是霍光的外孙女,6岁的上官氏嫁给11岁的小皇帝做皇后。
不知霍光是怎么想的,历史没有明确记载,反正他是极力反对的。后人推测,一则是上官氏毕竟是霍光的外孙女,和霍家没啥大关系,她成了皇后,得益的是上官家族,上官桀就有可能因此超过自己,所以他要极力反对;还有人进一步推测说,实际上霍光是想再等几年让自己3岁的女儿霍成君嫁给皇帝的,从而进一步抬高自己的地位,但不想上官桀先他一步,所以极力反对。
不管怎样,两位亲家算是结梁子了。霍光不同意,上官桀却不气馁,毕竟娶皇后是刘家的事,于是他转而走汉武帝长女、刘弗陵异母姐姐盖长公主的路子——武帝死后,基本由寡居的她在宫中抚养年幼的汉昭帝。长姐如母,小皇帝的事她能做主。上官桀成功将孙女嫁给小皇帝。
盖长公主这么给面,上官桀更要讨好巴结回报啊,于是上奏把盖长公主的情夫丁外人封为列侯和光禄大夫。但行政大权在霍光这,估计他正因上官桀荣升国丈生闷气呢,毫不犹豫地驳回了上官桀的奏请。
这下不但更加得罪上官桀,也把皇帝的姐姐得罪了。这个时候,上官桀、盖长公主结盟,实力明面上超过霍光,朝中大臣及刘氏宗亲都开始往这边靠拢。同为辅政大臣的桑弘羊也因与霍光政见不同和上官桀走到一起——霍光倡导于民休养生息,少干涉民间经济发展的政策。桑弘羊却不同,他之所以从一个商贾得到汉武帝的重用,正是因为他善于干涉民间经济发展,通过化民有为国有,为武帝聚敛钱财而上位。
此时的霍光虽掌握着绝对的军政大权,但有此强敌,心中不安是肯定的。话说这一天,上官桀父子联合盖长公主、燕王刘旦、桑弘羊等人,趁霍光休假,以燕王的名义上书昭帝,说霍光正准备造反,他愿意进京勤王,还呈上证据:霍光休假前,调动了军队——实际情况是,霍光检阅皇宫禁卫军时,看一名校尉很顺眼,便调到了自己的大将军府。
欲加之罪何患无辞。霍光真的有点大意了。不过,天不绝霍光。按说,时年昭帝只有14虚岁,是很好糊弄的,况且盖长公主还照顾他的起居,只要说上一句话,霍光就凶多吉少。偏偏这昭帝聪明且有主见,不上当。《汉书》说,昭帝听闻燕王书奏,既“不肯下”,而且“上不听”,完全不按常理出牌。
既然有人举报你霍光谋反,你就别休假了,来宫中说明情况吧。见小皇帝这样,上官桀等人真是得意至极,都做好了伏兵,就待小皇帝一声令下,就把霍光先咔嚓了再说。
霍光呢?恐慌那是难免的,史载,他进了宫就伏地不起,自称罪孽深重,请皇帝宽容。
小皇帝接下来的举动不但令霍光惊讶,更令上官桀等人吃惊。他亲自扶起霍光,说你没啥罪,朕知道是有人在陷害你。还说了理由:1)“将军为非,不须校尉”,大将军如果真要叛乱,也用不着靠调一个校尉;2)大将军调用校尉是这两天的事,远在北方的燕王怎么会知道?就算知道,马上写奏报,也没这么快送来啊。所以说,这是有人陷害您,现在情况已明了,没事了。
刘弗陵的聪慧与果断在这件事上表现的淋漓尽致,既敲打了上官桀及刘氏宗族,也敲打了霍光。显然他知道,一旦同意燕王进京勤王,自己的帝位也就保不住了。但是,他却没有深究,因为他也知道,霍光也是需要制衡的。
自己辅佐的人年轻轻就有如此高的政治素质及手腕,不知霍光心里是啥滋味,但上官桀一伙显然是没有接受教训,见小皇帝不好糊弄,便决定暗杀霍光,偏偏计划又不够缜密,让霍光知道了。
见识过小皇帝厉害的霍光就毫不客气了,一举灭掉上官桀及桑弘羊全族,并逼盖长公主和燕王旦自杀,还给他们扣上“计划谋反”的大帽子——真是一报还一报,宣帝最后也给霍家扣上这一顶帽子族灭之。
由此,皇后上官氏只剩下霍光这一族亲戚。
霍光成为朝中当之无愧的老大。上官桀这帮蠢人算是害苦了昭帝。
不过,灭了上官桀这帮对手也是好事,最起码,没人再给霍光的政策使绊子。
应该说,虽然霍光文化不大,但政治作为还是不错的,对内大赦天下,重拾汉初休养生息政策。对外缓和同匈奴的关系,恢复和亲政策。大汉国力开始逐渐恢复。
但昭帝的日子却不好过了。他的聪明暴露的太早了。
史书记载,昭帝不但在政治上受制于霍光,甚至连宫闱之事也受霍光控制。《汉书·外戚传》说:“光欲皇后擅宠有子,帝时体不安,左右及医皆阿意,言宜禁内,虽宫人使令皆为穷绔,多其带,后宫莫有进者。”
翻译成白话就是,霍光只准皇帝和皇后睡,还特意叮嘱让御医对刘弗陵说,皇上啊,您身体弱,一定要少碰女人啊。除了叮嘱,还有行动,那就是强令宫女穿上专门设计的贞操裤,以免皇帝性冲动而宠幸怀孕。
如此看来,霍光做的确实过了。要知道,此时的汉昭帝身体并不差,五六岁即“壮大多知”,“武帝常谓类己”,“始冠有八尺二寸”,比霍光(七尺三寸)还高大魁梧。
外事说不上话,皇宫里也都是霍家的人,甚至连房事都不能自主,刘弗陵的郁闷,可想而知。
18岁你不还政,20岁成年礼都举行了总不能不还了吧。好不容易,刘弗陵20岁了,按史书记载,“昭帝既冠,遂委任光”,也就是说霍光还政给了皇帝,再由皇帝委以重任。
但可以想象,这种变动也只是个形式。因为朝中担当重任的都是霍家的人:霍光的儿子霍禹、侄孙霍云是统率宫卫郎官的中郎将;霍云的弟弟霍山任奉车都尉侍中;霍光的两个女婿分别担任东宫和西宫的卫尉,掌管整个皇宫的警卫;堂兄弟、亲戚也都担任着朝廷的重职,势力遍布朝廷。
权力使人疯狂。霍光虽无皇帝之名,但已行皇帝之实。亲政的刘弗陵与霍光之间的冲突注定难免。
于是就在这个时候,刘弗陵挂了!死因是暴病而亡!
怎么死的,霍光心里最清楚,死因还不是他说了算?《剑桥中国史》就质疑说:“年轻的皇帝死时只有21岁,死的可疑;他是否流露出什么迹象,致使霍光或其他人希望把他除掉,则不得而知。”
但昭帝无子,显然是拜霍光所赐。
刘弗陵与上官皇后(剧照)
上官皇后成了上官皇太后,时年只有14周岁,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皇太后。更可悲的是,她还成为外祖父霍光手中最好用的一张牌——“挟太后以令天下”!
昭帝去了,没有子嗣,谁接班?按理说,最应该是汉武帝唯一还活着的儿子广陵王刘胥。但现在是霍光说了算。
刘胥身材高大,体魄壮健,力能扛鼎,甚至可以空手搏熊,体格没问题。皇家子弟,自小也是博览群书的,知识也没问题。但他叛逆,且他很有主张。
所以,若刘胥当皇帝,霍光是无法继续掌控局面的。
挑来挑去,霍光选中了18岁的昌邑王刘贺。刘贺的奶奶是汉武帝宠幸的李夫人。当年,卫太子自杀后,他爹刘髆也是有机会接班的,可惜刘髆他舅李广利办事不力,被武帝发现暗中搞小动作,而断绝继位的可能。
刘髆后来郁闷而死,他这一支也因李广利叛变匈奴不受待见,加上霍光听说刘贺是个花花公子,想必好控制,遂假借上官皇太后之名,懿旨刘贺到长安当皇帝。
诸侯王入朝为帝,刘贺不是第一人,早在一百年前,刘贺爷爷的爷爷汉文帝刘恒也走了这样一条路。不同的是,刘恒走的是一条成功逆袭之路,刘贺却搞得灰头土脸。
一百年前的代王刘恒接到诏书后,并没有立即出发,而是在一再督促下,且了解了长安的政局后,才带着六个人缓缓入京,随后找机会搞掉功劳最大的周勃,坐稳皇位。
现在刘贺倒好,听说当皇帝了,带了200多人就直奔长安。要知道,此时的霍光,可比当年的周勃厉害多了。
霍光显然没料到这刘贺还真把自己当成了皇上,到了京城就夺权,将从昌邑带来的两百多位属官全都升迁,并企图接手兵权。
真是搬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。霍光一方面扣下了刘贺旧臣的升迁事宜,仅将长乐卫尉一职交出,使得政令不出未央宫;另一方面便开始谋划废掉刘贺。
理由还不是霍光说了算,关键是有没有前例,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。部下田延年说了伊尹勒令太甲面壁反思的例子。霍光如获至宝,立即以皇太后的名义下懿旨废了刘贺,其带进京的二百余人,除两人陪“平民刘贺”滚蛋外,其余一律砍头。
由此,刘贺成为历史上有名的“昏君”,即位27天,作恶1127余件,平均每天作恶40多件!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!
刘贺真是冤透了。近日,他的墓被挖掘出来了,从出土的绘有孔子画像的屏风以及大量书简、青铜器等文物来看,也许他就是一个爱好读书、崇礼尚贤,但壮志未酬的豪门公子。
真正的情况应该是这样的:霍光想继续独揽大权,所以挑中刘贺。可看走了眼,刘贺是个很有想法的家伙。霍光只好栽赃一堆罪名废了他。
刘贺给他的接班人刘询好好上了一课,所以后来刘询也没忘感恩,等霍光死后,将其封为海昏侯,赐“食邑四千户”,从山东昌邑迁往江西豫章海昏国。刘贺完成了从王到帝到平民再到侯的人生轨迹——不过,也能看出刘询多么有心机——重封刘贺,但又将其从山东远迁江西,真是安抚提防两不误。
如果说昭帝之死,霍光还可以挣脱干系的话,此次废帝则已无法堵住天下悠悠之口。
清末历史学家蔡东藩就说:光忠厚有余,而才智不足,诚哉其不学无术乎!伊尹能使太甲之悔过,而霍光徒毅然废立,专制成事,其不如伊尹多矣!
和霍光同朝为臣的严延年更是毫不客气地说:“光擅废立,亡人臣礼,不道。”甚至宣帝登基后,上奏弹劾霍光。
有刘贺前车之鉴,宣帝刘询还不学聪明?把奏章扔到一边。
刘询的帝位,可是霍光施舍的。
刘询原名刘病已,汉武帝刘彻曾孙,卫太子刘据之孙,当年卫太子及三个儿子因巫蛊之祸自杀时,刘病已还在襁褓中,但仍被关进监狱里成长。后来卫太子平反,在丙吉等一些大臣的极力斡旋下,才得以出狱,并被写入家谱。即便如此,仍得不到刘氏宗亲抚养,而是寄居在祖母史良娣娘家。
刘贺既废,谁来继位?此时,一直帮助刘病已的丙吉已升为大将军长史、光禄大夫,很受霍光看重,便向一筹莫展的霍光推荐了刘病已。
汉武帝刘彻居然还有个土包子曾孙,霍光心里那是个高兴啊,赶紧假借懿旨宣刘病已入朝当皇帝。
就这样,时年18岁的平民刘病已一步登天,成为大汉天子,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即位前受过牢狱之灾的皇帝。因“病已”两字太常用,怕臣民避讳不易,即改名刘询。
霍光则假惺惺上演了一出还政大戏,宣帝自然心知肚明,赶紧说自己还年轻,啥都不懂,要继续劳累大将军,拒绝亲政。
霍光的愿望达到了,干的很是开心。但宣帝却不开心,甚至担心得罪霍光,连傀儡都做不成,“内心十分忌惮,与光同车时若有芒刺在背”。
如果说,霍光仅仅摄政,宣帝还不至于十分痛恨他的话,但跋扈的霍家随后做的一件不光彩的事,却着实击痛宣帝了。
霍光幼女霍成君画像
还记得开头说的霍光有个3岁的女儿霍成君吗,现在人家12岁,该出嫁了。如此显赫的世家,当然只有皇帝配得上了。但此时宣帝已成婚,妻子是民女许平君,两人很是恩爱,重要的是这宣帝不忘本。所以,当霍光表示想把女儿嫁给他当皇后时,这宣帝心里不答应,却又不敢说,只说有一把宝剑留在民间了,请大臣帮他找回来。
皇帝的意思,大臣立即就明白了,那是要立许平君为皇后啊。这是正当的,霍光不好反对,许平君遂被封为皇后。霍光应该是有气的,按惯例,女儿成了皇后,父亲要封列侯,但霍光以许广汉是宦官为由不予以加爵,最后只封了个“昌成君”。
汉宣帝与妻子许平君(剧照)
如果说霍光还能把握住自我的话,他妻子就不行了,你这皇位是我家给的,居然不让我家女儿做皇后,而让个民女做,这是打我们霍家的脸。
最毒妇人心。那时的皇宫,全由霍家把控着,霍光的妻子出入皇宫和自己家一样,她竟然让御医趁皇后分娩时将其毒死!
不知道霍光是否事前知道妻子的狠毒之心,反正事后他不但将此事压下,还准备好嫁妆,将女儿送进皇宫,做了皇后。
霍光成为名副其实的外戚,皇太后上官氏是他外甥女,新任皇后霍成君是他幼女。
但他玩的有点过了。
汉宣帝和许皇后本是青梅竹马,患难之交,其心中之疼可想而知。但他演技够好,明知是霍家所为,却当做不知,和新任皇后霍成君恩爱有加。
只能说,这宣帝真是个能成大事的人。
对于刘贺,霍光看走眼了。对于宣帝,霍光更是看走眼了。明面上,宣帝处处表现出对霍光的敬重,甚至在霍光去世前夕,还“车驾自临问光病,上为之涕泣”,掉了不少的眼泪。但他这都是装出来的。
皇帝报仇,十年不晚。
在宣帝即位的第七年,也就是公元前68年春三月庚午,霍光病重逝世,时年大概六十四五岁。此时,据其兄霍去病逝世已经50年。
霍家的命运已经注定,但霍家人犹不自知,宣帝以皇帝的级别将霍光葬于茂陵,但霍家人仍显不够,要求坟墓规格再扩大一些。
死到临头还如此猖狂!
霍光去世,宣帝即宣布亲政。他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逐步剥夺霍家人的权力。最关键的环节,是将“羽林及两宫卫将屯兵”,“悉易亲信”,换成了皇帝的人。
两年后,一切就绪,宣帝突然出手。按正史的记载,是霍家“谋反事败露”,满门抄斩。妙就妙在谋反并不是事实,这可能是真的,也可以是莫须有的,还不是皇帝说了算。
总之,恋权的霍光遇到了腹黑的宣帝,害苦了全家——包括霍去病这一支,全部玩完。
霍成君也成为陪葬品,昨天宣帝还和她卿卿我我,表现的无比亲密,今天就被废于昭台宫,十二年后自杀。
识君之时君已娶,见君才知是此生!据史载,霍成君虽很痴情宣帝,然权力弄人,终成悲剧。
权力从来都不是好东西,它是双刃剑。正如史书所说: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”,在他威震四海、自以为光宗耀祖之时,已经给霍家埋下了祸根。
司马光也说:“霍光之辅汉室,可谓忠矣;然卒不能庇其宗,何也?夫威福者,人君之器也。人臣执之,久而不归,鲜不及矣。”
一句话,霍光之忠,并不是对皇帝之忠,甚至不是对江山之忠,而仅仅是对自己之忠,对权力之忠。
历史上,与霍光类似的权臣,还有张居正——同样经过剪除政敌一支独大,同样以一己之力力挽江山危局,同样有废立皇帝的大权,同样恋权到最后,也同样是死后给家族带来灭顶之灾。
不过,与张居正险遭开棺鞭尸不同,霍家族灭以后,霍光之墓未受株连。几年后宣帝为了宣扬功绩,又不好亲自表扬自己,便命人于麒麟阁画功臣像,还亲自指定霍光列第一。——是啊,再牛的人不也死了嘛,不也是我的臣子嘛。
这不是张居正与霍光的差距,而是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与汉宣帝刘询的差距,要知道,张居正和霍光这样的权臣,虽使皇帝不愉快,但毕竟给国家社稷带来了繁荣富强,无论是万历皇帝还是汉宣帝都是实际的受益者,他们死后,干掉他们的家属爪牙就够了,没必要再去和死人争长短。
这是心机婊汉宣帝的高明,也是明神宗万历帝的失败。
再看汉宣帝是怎样评价霍光的:“故大司马、大将军、博陆侯宿卫孝武皇帝三十有余年,辅孝昭皇帝十有余年,遭大难,躬秉谊,率三公、九卿、大夫定万世册,以安社稷,天下蒸庶咸以康宁。功德茂盛,朕甚嘉之。复其后世,畴其爵邑,世世无有所与,功如萧相国。”
既然霍光是萧何,那么宣帝自然是刘邦了!
霍光死后,宣帝继续发扬霍光既定的国政方针,使大汉重拾辉煌,宣帝也由此成为西汉十四帝中拥有庙号的四位皇帝之一。(笔者注:魏晋南北朝之前,去世的皇帝能否追尊庙号有非常严格的规定,按照“祖有功而宗有德”的标准,开国君主一般是祖、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。西汉十四帝,历经211年,仅有四位皇帝拥有庙号,即太祖高皇帝刘邦、太宗孝文帝刘恒、世宗孝武帝刘彻、中宗孝宣帝刘询。)
仅从这点来看,实事求是的宣帝就无愧“中兴之主”、“一代明君”的称号。
与死人较真的万历皇帝呢?看这句话就够了:“明亡实亡于万历。”
不会做人,注定也不会做皇帝。
那么,霍光在历史上到底算忠臣还是奸佞?不好说,最好的词还是:权臣!
权力这种东西,也是“由俭如奢易、由奢入俭难”!
然,烈火烹油,鲜花着锦,再牛的权力也终会落幕!
霍光就这样成为历史。告读者:张远方解读“中国帝王将相系列”目前已写|秦始皇|刘邦|项羽|张良|韩信|萧何陈平樊哙曹参|汉武帝|卫青霍去病|霍光|关注微信公号读史,可回复相关关键词查看。
版权声明:本文系读史旗下作家张远方原创作品,不得匿名及隐匿来源转载,否则视作侵权
写作不易,长按识别二维码,您随意鼓励热诚欢迎广大微友投稿,我们将在最显著的位置注明作者姓名、来源及作者打赏二维码。投稿信箱:2076458511@qq.com(回复“投稿”,可查看投稿事宜)
| 天生丽人 | ID:liren919
在这里,所有姐妹都可以做一个性感时尚的漂亮女人。
○温馨提示:可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
| 简单 |ID:maixiao8
生活、工作、爱情、幸福,一切就是如此简单!
○温馨提示:可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
| 军事风云 | ID:nanjing718
最全,最新,最给力的军事交流平台!
○温馨提示:可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
更多精彩资讯请点击“阅读原文”查看